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
为进一步助推全县“六大产业”发展,促进群众增收脱贫、致富奔康,按照平昌县委批转的《5365首页2017年工作要点》安排,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到湖北丹江口、公安县、成都双流区等省内外水产发展先进县区及我县土兴、白衣、高峰等10余个乡镇,开展了水产业发展专题调研,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。
一、水产业发展现状
平昌水资源丰富,自然环境优美,适宜多种鱼类生长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膳食结构的改变,水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餐桌佳品,需求量不断增长。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,吸引了众多群众和投资者竞相发展水产养殖,全县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。一是养殖水面不断扩大。全县水域面积28万余亩,其中:河流、溪流水面13万余亩;水库、塘堰水面3万余亩;水田7万余亩;标准化池塘5万余亩。随着精准扶贫“五小经济”园建设,全县又有2457户贫困户建池2638口,新增养殖水面5238亩。二是群众养殖积极性高。部分回乡创业者、房地产老板等转型承包水库、山坪塘,流转土地开挖池塘,从事水产养殖。全县已有146个养殖大户,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42个,养殖公司3个。三是特色养殖不断涌现。全县水产品种类70多种,除传统的“四大家鱼”外,还引进了中华鲟、黄桑鱼、大闸蟹;驯养了青鳙、甲鱼、倒刺鲃;新发展了泥鳅、石斑蛙、小龙虾等,特色养殖初见成效。“江口青鳙”获得国家地理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注册商标,“泉莲”牌甲鱼、恒禾达大口鲢、鳜鱼、高峰泥鳅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。四是发展机制日趋完善。试点推行“公司+专业合作社+业主”水产发展新机制,探索完善公司、合作社、农户的利益链接,有效保证了水产养殖健康发展。2016年全县水产品量达2.8万吨,综合产值达3.3亿元,产量、产值分别为建国初期的78.3倍、94.6倍。
二、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
(一)认识有待深化提高。各级各相关部门没有真正将水产发展上升到“立县产业”的高度来认识;没有真正将水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来研究、部署、落实;没有真正对水产业的前景、效益进行科学分析,对水产业发展信心不足,对怎样发展缺乏统筹指导,基本处于“自由组合、自由散打、自由发展”的状态。
(二)发展投入严重不足。由于水产业项目偏少,财政资金投入不到位,水产业基础设施、配套设备投入严重不足,增殖放流专项经费逐年减少,全县没有规范的种苗孵化培育基地,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困难,致使部分养殖业主想扩大养殖规模而无力实施。
(三)服务能力有待提高。全县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年龄普遍偏大,知识结构老化,技术装备落后,服务能力薄弱。水产渔政局目前只有4人有专业技术职称,能真正可指导水产养殖技术的仅有2人,乡镇没有水产技术推广站,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农技服务人员多数不懂水产养殖技术,不能给水产养殖业主提供科学指导和优质服务。
(四)规划缺乏科学统筹。全县水产业发展定位不科学、布局不合理,环境污染、安全问题堪忧。全县对怎样建池、怎样排污、怎样养殖、养殖什么,没有统一的规划;部分业主不懂水产,盲目发展,不是养殖失败就是缺乏市场竞争力;少数业主不量力而行,贪大求洋,鱼塘刚建成,资金就断链,无钱购种苗,无钱买饵料,半途而废。
(五)发展机制有待健全。全县水产普遍存在养殖分散,产业化水平低下,养殖业主、专合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,发展机制、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现象;养殖的用地、用水、用电的优惠政策未落实;对申报绿色生态、有机健康的养殖业主激励机制不完善;未将水产养殖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。
三、水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
(一)提高认识加强扶持力度。2016年全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8.5公斤,与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9.91公斤比较,还有较大的差距,说明我县水产市场潜力巨大。应充分认识水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,顶层确立好发展定位,分层制定好实施步骤,在财政投入、项目审批、土地流转、基础建设、融资借贷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,做到有发展规划、有发展项目、有优惠政策、有资金保障。
(二)结合旅游搞好统筹规划。对全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调查摸底,结合绿色生态、休闲农业、休闲渔业、乡村旅游的发展,聘请水产专业团队,科学编制全县水产业发展规划,重点做好生产布局、体系建设、市场拓展、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规划,做到“一乡一品牌、一村一特色、一业主一亮点”。
(三)整合力量强化技术服务。建议将县渔种站合并到县水产渔政局,增加、整合编制,引进专业技术人才;调整、充实、培训乡镇水产技术人员,转变服务意识,提升服务能力;成立平昌县水产协会,将水产养殖、水产捕捞、水产流通、水产品加工等进行整合,建立QQ群、微信群,适时交流养殖技术、市场信息等,为水产发展提供方便、快捷的服务。
(四)加大投入促进跨越发展。水产业前期投入大,养殖风险较高,应整合农业、水务、林业、交通、国土和财政等相关方面的项目和资金,集中打造水产发展示范区,对规模化建池、新技术推广、成效突出的专合组织、养殖业主,要从政策、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,对真干者真支持、大干者大支持。建议政府每年定额预算专项经费,用于基础设施改造、标准化建塘、江河增殖放流、扶贫鱼种投入等;把水产养殖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,增强水产业防范风险能力。
(五)探索生态健康养殖模式。地理和资源条件决定平昌发展水产业不能靠规模取胜,走绿色生态有机健康之路,发展特色“小水产”才是现实的选择。在项目选择上,要大力发展稻田养鱼、稻田养虾、池塘甲鱼、生态泥鳅等为代表的“短平快”特色生态“小水产”项目;在发展模式上,要积极倡导“水产+种植业”、“水产+特色餐饮业”、“水产+旅游业”等多元融合发展新路子;在养殖方式上,要以增殖放流为基础,走“人放天养”的新路子。
(六)联合执法加大监管力度。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规范养殖技术操作流程,加强水产饲料和产品质量监管,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鱼药;坚决取缔肥水养鱼,确保养鱼水质达标;建立可追溯制度,做到“生产有记录、产品有检验、信息可查询、责任可追究、质量有保障”;深入宣传贯彻渔业相关法律法规,加大渔政综合执法,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、渔业水域环境和渔业秩序行为。
(七)搞好加工完善产业链条。水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效益溢出性,要千方百计搞好水产品深加工,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餐饮+休闲食品+营销”模式,整合完善产业链建设,深度挖掘多层次的增值空间。建议依托巴河风干鱼、白衣全鱼宴、江口青鱅、高峰泥鳅等品牌,引进和培育一批水产加工、冷链物流、餐饮娱乐等支柱企业,高标准、高品位打造特色休闲食品、特色餐饮、特色体验等吸引消费者,提高水产综合开发效益,促进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。